幾個月前,12名懷揣著夢想的大學生來到了渝黔交界的綦江區打通鎮,成為了松藻公司礦山機械廠的一員。他們的到來為企業註入了新鮮血液,帶來了企業轉型發展的新動力。
有了定位,工作更加腳踏實地
“在基層生產一線,跟著工人師傅學技術、練本領、增技能,才能更好的將學校的理論知識和工作實踐相結合,不斷提升自我綜合素質。”畢業於貴州大學的陳佳佳說,自己學的是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,他堅信在這裏能實現自己最初的理想,畢業後離開了家鄉貴州冊亨,離開了父母,毅然選擇了松藻礦山機械廠。他認為,萬丈高樓平地起,唯有在基層一線,一步一個腳印,腳踏實地做頭做起,經過艱苦的磨練,錘煉技能,才能想雄鷹一樣在廣闊的藍天展翅翺翔。
盡管以前在學校學到的一些理論專業知識,可來到工作崗位後,種類繁多、品種各異的煤礦設備讓他明白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的道理。面對現實,內心雖然忐忑,對未來的感到迷茫,但是他沒有氣餒,而是選擇從當前做起,從現在做起。每天,他總跟著工人師傅打下手,認真了解每一臺設備的性能和作用,遇到不懂的問題及時請教。陳佳佳勤奮好學、虛心求教,很快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認可。他信心滿滿的說:“奮鬥的青春最美麗,作為一個職場新人,不斷學習,增強自己本來將是我這一生追求的目標。”
有了歸屬,感受到“家”的溫暖
談到加入企業大家庭後的生活感受,大學生們打開了話匣子,紛紛表達自己的體會。
“公司統一為我們配備兩人一屋的標準間宿舍,住宿條件相當優越,還配備了家電,幹凈舒適,可以說是拎包入住,切實解決了我們這些剛畢業大學生的住房問題,經濟實惠無壓力。”孫磊磊訴說著住房有保障帶來的優勢。
“我們入職後不久,公司領導、單位領導都為我們召開了座談會,多次噓寒問暖,關切詢問我們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,告訴我們有什麽需要盡管提出來,把這裏當成自己的‘家’。”遠離父母的王東真切感受到了企業濃濃的關懷。
“前段時間,公司團委舉辦了‘愛在松藻 緣來是你’單身聯誼會,給我們搭建了交友平臺,拓寬了大家的社交圈,在聯誼會上,我認識了一位心儀的女生,並且互留了電話,添加了微信,現在都已是我的女朋友了。”嘗到甜頭的穆弘向身邊的同事撒著狗糧。
有了目標,逐步實現人生價值
廠組織部門為大學生們制定了1年的實習計劃,根據他們的專業特點,采取“基層+機關”的方式,根據所學專業施行輪崗制度,讓他們在不同車間、不同科室、不同崗位、不同工種進行歷練,最大限度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。同時精心安排了“2+1”(兩個導師+1個師傅)的培養模式,簽訂導師帶徒協議書,由廠領導、科級領導兩個導師負責他們的綜合管理能力、業務技術方面的指導,車間實作師傅帶領他們學技術,了解工藝流程,以此提升實際操作能力。除此以外,廠技術科每月組織“技術交流會”也將他們納入其中,了解他們在基層車間的實習情況,幫助他們解決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。
“在基層班組、生產一線摸爬滾打,跟著工人師傅們學技術,這樣更加有利於清楚的了解機械加工制造的工藝流程,理論聯系實際,將我所學到的知識轉化為真本領,更好的推動工作,為1年以後按期轉正打下基礎。”王東決定先立足當前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,同時定出了自己的下一個目標:“幾年過後,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能成為能夠獨擋一面的綜合型管理人才,成為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,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。”
|